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职责
师范学院(公课部)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4日 
一、学前教育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培养具有较高的各项综合素质,懂理论、精实践、专业化、技能化的幼师储备人才的师范类专业。

本专业着力训练学生成为能胜任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具备“能教、能管、能教研、能创新、能协调,会沟通”的“五能一会”素质的幼儿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以先进的幼儿教育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学生,同时加强学生的保育能力、教育能力、保教反思能力的全方位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围绕着幼儿教师职业技能需求设置,结合国家教育部政策指导要求开展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教法课程的训练,注重“六项技能”(弹、唱、跳、说、画、做)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幼师职前各项能力训练。

(二)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的教师共7人,35—50岁共9人;

学历结构:本科学历10人,研究生学历6人;

职称结构:助教8人,讲师6人,副教授2人。

专业结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7人,艺术技能专业教师(音乐、舞蹈)9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幼儿发展、幼儿保育和教育等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保教能力及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终身学习等能力,具有教育情怀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

能力培养

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掌握幼儿保育和教育的知识,具有幼儿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的能力;掌握幼儿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知识与方法,具有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方法,具备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

就业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建设注重教师专业精神的养成,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责任、使命、情感、 态度和价值;强化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职业适应性和发展性。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幼儿园、托幼机构、亲子早教机构,从事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儿童服务工作者、幼教机构管理者等相关岗位工作。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开设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作为学院老牌专业,将为本土培养信息技术人才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维护、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基础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程序模块设计、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网络设备运维与管理、系统部署与运维等能力, 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程序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师资力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拥有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1人、助教5人,研究生8人,专业教师年龄、职称结构合理。

近年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97%之上。在教学之余,组织了丰富的课外活动,计算机技能比赛、计算机专业社团等,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计算机专业比赛,在每年举行的“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大赛”上屡创佳绩。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及数据库基本原理、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大数据项目方案设计及实施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大数据实施与运维、数据采集与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平台管理、大数据技术服务与产品运营等工作的高素

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力培养

具备数据库应用、前端开发等程序设计能力;具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使用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具备网络设备的运维与管理能力;具备信息系统部署与运维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职业面向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人员等职业,程序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岗位(群)。

三、艺术设计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根植于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特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以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为办学思路,开发了傣陶、傣锦等西双版纳民族民间手工艺重点课程,已发展成为学院的优势特色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宽口径高职教育办学理念,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需求为出发点,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实训内容,将民族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与教学、实训相结合。一方面,主动适应市场及行业的最新需求,设计开发独具少数民族元素及地方区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实训环节和实操技能的教学,形成了“前厂后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工学零对接”的教学目标。通过近年的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不断上升,社会好评度较高。

师资力量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拥有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专业教师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还聘有客座教授6人参与教学和科研。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州、校级项目(课题)10余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艺术设计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设计原则等知识,具备营销、策划、创意思维、界面设计、二维设计制作、三维设计制作、多媒体设计制作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文创开发、设计策划、界面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力培养

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化涵养和文化底蕴;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设计创意思维的原理、方法和创新理论;掌握设计流程,具有从设计制作到走向市场全过程的能力;具有二维设计、三维设计、多媒体设计、界面设计等设计理论与技术技能;具有营销、策划、推广的知识理论与技术技能;具有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需求的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面向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等职业,文创开发、设计策划、界面设计等岗位(群)。

四、小学教育专业介绍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是我州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能在小学及相关行业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能在小学及相关行业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89%以上。

师资力量

教师团队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专业负责人1人。职称结构:副教授1人,讲师8人,副教授2人。

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课堂教学把握有度,能够灵活地驾驭课堂;具备较强的问题反思意识和独立的问题研究能力;与多所小学建立了紧密联系,成为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具有高职教育教育认识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终身学习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小学一门学科(语文或数学)课程教学、兼教其他两门学科等工作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

能力培养

具有对小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评价的能力;能够策划、组织小学生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具有小学班级管理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探索持续改进策略的能力;具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情绪及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与成长引导的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课程管理服务,具有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技术、方法等问题的能力;能够及时掌握小学教育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并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进行应用与推广;具有适应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具有小学教育领域的专业信息技术能力。

就业方向

面向小学教育工作者、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职业。

五、行政管理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根植于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特色,将民族区域治理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以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为办学思路,开设了行政学、管理学、写作、统计调查等重点课程,已发展成为学院的特色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坚持“突重点、重能力、强实操”的学科定位,培养新时代应用型复合人才。经过本专业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动手能力强,具备较强的领导与管理能力、公共政策分析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行政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咨询等工作。

师资力量

教师团队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专业负责人1人。职称结构:讲师2人,副教授2人,助教2人。

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课堂教学把握有度,能够灵活地驾驭课堂;具备较强的问题反思意识和独立的问题研究能力;具备高职教育认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具备开展科研、合作教学和专业建设的能力;具备本专业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培训技能。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政治理论、法律常识、行政管理等知识,具有沟通协调、日常行政事务处理、行政文书拟写、会议筹备与组织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行政事务管理、现代办公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留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中文应用能力。

能力培养

具有行政业务办理与行政日常事务处理能力;具有常用文书拟写与处理能力;具有会议组织与管理服务能力;具有组织内部沟通与协调,组织与政府、组织与社区的关系维护,突发事件处理等公关管理和接待协调能力;具有常用办公设备操作和维护、常用办公软件使用、信息分类采集、分析应用等现代办公能力和数字化处理能力;具有崇德向上的素质与公正办事、创新创业等基本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职业面向

面向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机构中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等职业,行政办事员、秘书、后勤管理员、速录师等岗位(群)。

六、数字媒体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新设置专业,在2021年结合招生情况、师资力量、软硬件条件,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生。作为一个新专业,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数字媒体技术理论、设计创意、媒体制作与应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数字媒体产品策划、素材处理、 开发与服务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界面与交互设计、数字文创产品设计、音视频编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电子信息、游戏娱乐、广告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设计一线,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等职业能力;牢固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相关应用软件的运用,能从事现代多媒体出版、广告设计,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师资力量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拥有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1人、助教5人,研究生8人,专业教师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之余,团队成员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视频大赛、摄影社等,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各种媒体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展望未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将继续根植于本土,服务边疆、面向东南亚,不断完善实验实训建设,加强师资力量,为培养新媒体技术人才尽一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艺术设计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设计原则等知识,具备营销、策划、创意思维、界面设计、二维设计制作、三维设计制作、多媒体设计制作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文创开发、设计策划、界面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力培养

具备色彩运用及策划、布局等设计审美能力;具备数字媒体设计素材的采集、整理、加工、设计和策划能力;具备数字视觉设计、数字界面交互设计、Web 前端开发的能力;具备三维建模、渲染、动画表现的设计开发能力;具备音视频采集、后期制作、特效合成短片创意制作能力;具备融合各种媒体技术加工信息内容并传播的能力;具备合作完成项目策划、应用及推广全媒体运营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面向视觉传达设计人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全媒体运营师等职业,数字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岗位(群)。

七、小学数学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小学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主要研究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数学教学的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本专业学制三年,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为目标,从“面向”、“结合”、“服务”着手,构建了“重基础、强技能、多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三笔两画(话)”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师资力量

教师团队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专业负责人1人。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的教师共4人,35—45岁共4人;45-55岁共1人;学历结构:本科学历6人,研究生学历3人;职称结构:讲师7人,副教授1人,教授1人。

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课堂教学把握有度,能够灵活地驾驭课堂;具备较强的问题反思意识和独立的问题研究能力;与多所小学建立了紧密联系,成为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具有高职教育教育认识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兼职教师共4人,分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具有教师资格证及中职以上职称,在教学中主要承担实训教学相关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数学学科知识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终身学习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

能力培养

具有运用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数学作图、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等进行教学的能力;具有策划与组织小学生班队活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

理的能力;具有依据不同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品行养成的特点与规律,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面向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职业。

 

八、法律事务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法律事务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应用能力为中心,通过模拟法庭、专业辩论、速记速录、项目任务、法律诊所等多种渠道或形式实施专业教学;充分实现了“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践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及熟练的专业技能,提升适应能力强以。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校内专任教师及律师行业相关专家组成的、能有效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法律事务专业共有专任教师3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本科学历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1名;获硕士学位的有2名;平均年龄41岁,属于较为年轻的教师团队。3名教师中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分别涉及了民事法律事务、经济法及商法事务、刑事法律事务、行政法律事务四个领域。他们同时都是律师行业的骨干和精英,有2名老师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州政法委、州司法局等多家党政单位特聘专家组专家及各法律宣讲团成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的认知实习、技能训练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法律思维、法律咨询、法律文书制作和民间纠纷调解等知识,具备基础的法律咨询代书、参与基层纠纷调处、中小企业法务办理等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忠诚公平护法精神、法治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助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力培养

具有基础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关系分析能力;具有基础的常见案件法律咨询及基层法律文书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辅助办理法律援助事务、公证事务、书证物证取证鉴定等事务能力;具有辅助调处基层民间纠纷并办理相关事务的能力;具有基础的合同管理、法律审核、企业合规建设等中小企业法律事务处理能力;具备良好的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基层法律辅助服务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面向法律服务行业的基层法律服务助理人员等职业。

 九、供用电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供用电技术专业是学院新设置专业,2021年结合招生情况、师资力量、软硬件条件,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生。供用电技术是一门专科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中的电力技术类,目的是培养掌握电工、电子、电机拖动基本知识,具备配电设备及线路的监控、运行、检修、安装、调试能力,从事变配电运行、配电线路及设备维护与检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师资力量

供用电技术专业拥有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1人,研究生1人,专业教师年龄、职称结构合理。

外聘教师:5人。电力公司每年向学院派出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电路与电子、电机与变压器、变配电系统与设备、电气试验、电能计量等知识,具备变配电系统设计、变配电安装与检修、变配电运行与维护、电力营销与服务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变配电系统设计、安装、检修、调试、试验、运维及用户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用电信息采集运维、电费核算、用电检查、智能用电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力培养

具有执行电力安全生产措施和电力安全急救的能力;掌握电工基本操作,具有常用电工器具应用及电力工程识绘图的能力;具有变配电所电气一次初步设计及变配电设备与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试验或调试的能力;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电力企业(水电站、电业局、农电局)电气运行与维护、生产技术等工作,也可从事工商企业内部供电和自动控制工作等。去中、小型电力网、各级供电部门和城乡用电企业,从事电气设备运行、检修、技术监察和供电管理等工作。


附件1:行政管理专业(PDF) 
附件2:数字媒体专业(PDF) 
附件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PDF) 
附件4:供用电技术专业(PDF) 
附件5:法律事务专业(PDF) 
附件6:小学数学教育专业(PDF) 
附件7:小学教育专业_(PDF) 
附件8:艺术设计专业(PDF) 
附件9:学前教育专业(PDF)